我去看了下这个新闻,密集发售大额存单可能是真的,吸储送礼品也是常态,但并不能等同于银行密集上调存款利率,可能是语法语境的问题吧,让人感觉银行普遍上调了银行的利率,其实只有少数连中型银行都算不上的农商行,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,上调了存款利率,即便到中型银行,也很少看到这个现象,看了四大行的利率,2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都到1.45%了,三年期的还多没有,所以这个现象可能是年末拉存款完成业绩的一种策略,据我所知,尤其是信用社等,都是发动亲戚朋友拉业绩,有的甚至自己拿钱贴息,这种贴息不仅包括存款,还有贷款,已经不是正常的金融运转模式了。对于整个金融体系来说,这几年市场预期收益表现不佳下,大家都在防风险,整体银行的存款增长是非常快的,大概是2020~2021年的接近两倍,除了防风险外,还有重要的因素就是货币供给大增,贷款多了,存款自然也就多了,当然今年10月是个例外,主要是货币政策创新工具叠加财政政策发力,以及十一长假的热度发酵,股民又都回来了,当月成了近两年来唯一存款下降的月份,至少从10月8号以来的表现来看,还是完成了部分的存款搬家,而前天的所谓的“超常规逆周期调控”,在昨天同样复刻了10月8号的表现,不过这次显然参与者不如上次那么多。总体来看,整个银行存款依旧是呈现高增长的趋势。但从结构上,行业自律结合市场信贷不足,既要刺激信贷,又要防风险,就会对小银行高息吸储进行限制,本身存款准备金就低,规范性也不如大银行,如果为了各自业绩,利差更低,违约风险更大,最后还得靠存款保险兑付,如果是系统性的,存款保险也兑付不了多少,所以就有了行业自律。对于大银行来说,无所谓啊,反正你要避险,贷款低了就往存款上压,避险就不要过度关注利息了,1.45%两年的大额存单都抢不到。相反以前高息吸储的小银行,也是生存的基本盘,却是重大的打击。以前可以开出显著高于大行的存款利率,超过100bp是很正常的,也有所谓的存款特种兵,找的就是这类银行,而现在不行了,也就是几十bp的差异,比如大行三年期1.9%,1.75%,你就是2.05%,也无非是15bp,30bp,和过去动辄100~200bp的利差,吸引力可是天差地别的,不考虑有人专门搞旁氏(比如某段时间的农商行风险),存款都还是有保险兜底的,风险倒是差异不大,只是小银行终归还是有小银行的不方便和背书差异,为了100~200bp选择存到小银行的多,但只有15~30bp,那吸引力就大打折扣。所以这种现象更像是小银行在行业自律后,能做到的吸储极限了,也无非比大行高那么几十bp,年底么,都要冲业绩,发行额度也有限制,除非通胀抬头,否则短期内利率走低是大概率事件,毕竟前几天已经定调要重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无非是降准降息降低信贷投放的门槛这些工具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